贾平凹:行走在文字的江湖

发布日期: 2012-08-23

  在文字的江湖,他无愧是一代“鬼才”。
  从《古炉》到《秦腔》,从《秦腔》到《高兴》,从《高兴》到《心迹》,从《心迹》到《爱的踪迹》,再到《废都》、《怀念狼》、《浮躁》……
  他1974年起,一本接一本的写着,信手拈来,似乎毫不费功夫。惹得诸多文人羡慕嫉妒恨。钱国宏在读《天气》时就坐不住了,提笔写到:“没有那么多的抒情和优美”,却多了悲悯和从容,一如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呷着淡茶,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与人娓娓长谈,平和中闪烁着超人的智慧,朴素中展现着生命的底色。前不久,一位身处电力文坛的老兄,在谈及散文的厚重感时亦是多次引用他的句子,譬如《定西笔记》中的一句:对面圪梁梁上好像站着了一个人,光在身后晕出一片红,身子似乎都要透明了。喊一声过去,声在沟的上空就散了节奏,没了节奏话便成了风,他也喊一声过来,过来的也是风……末了,这位老兄撂出一句:什么叫散文,这才叫散文!那腔调,绝对是醋味十足的,像极了昔日三国,曾经打黄盖的周瑜无奈地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也难怪这位老兄,贾大师的文字实在是犹如罂粟,无论散文还是小说,都让人着魔。那样的文字,是透着古朴的性灵的,是溢着古雅的趣味的。
  我的床头,就时常摆放他的书。最近放着的是一本《贾平凹散文自选集》。忙完工作,忙完家务,从生存的繁琐中闲下来的时候,我便泡一杯苦丁茶,在散着苦香的气韵中,捧起他的文字,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如痴,如醉。读久了,竟将从不喜文弄墨的老公也拉下了水,那日梦醒,床头灯正泛着暖暖的光,老公倚着床头,目光落在贾大师的文字里。
  那时,窗外月光如水,初秋的风掀起树的衣裳,沙沙作响。
  我翻个身,再难入眠。想他的《废都》,想他的《古炉》,想他曾用心写过的那些书。我想,他写那些文字的时候,亦该是这般吧,如丢了魂儿似的,而那魂儿,定是寻着他的思绪而去,或是刚去过的那个农村,或是曾走过的那个山坳,若是曾穿过的那片丛林,若是曾拉过的那个孩子。等一气呵成,搁下了笔,再将那魂儿给唤回来,惹得当今文坛浪飞潮涌。1993年,他的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废都》就弄得洛阳纸贵,业内人士告诉《了望东方》:当时出版社甚至用了卖版型的方法,以近百万的价格将《废都》版型卖给六七家出版社。这是相当惊人的。
  彼时的贾大师,定是会流泪的。
  真正的文人大抵如此,在乎从来都不是名和利,而是读者的肯定。宛若一厨师,看到食客们大快朵颐时,才是最幸福的。(崔红玲)


日期:2012-08-23 15:08:57
来源: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