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随缘

发布日期: 2012-09-17

  罐子带回后因不是产新茶季节,就没急于装茶叶,因两室一厅的房子还占去一间书房,感室内逼仄,便把它洗净后放置在阳台上盛杂物的大木箱里。过了几个月,去木箱里翻东西,发现大罐连同放在它上面的一个换下准备镗缸的摩托车发动机一起不见了。后知是我出差时老婆拣东西,将它们做废品丢进了垃圾桶。
  当时只觉得不快,损失了一个远道带回的茶叶罐。待到了近十年的收藏成风,自己也将文物古董收藏作为一种文化修养做了些学习,才知道那罐是仿哥窑大罐,从那开片和器形特色看,应是清三代产品。于是感悟:得着无意且容易,失去无意也容易;有缘就是你的,无缘就不是你的,一切皆随缘定。
  又是近些年,湖南盛行醴陵釉下彩瓷与红瓷收藏,让我忽然想起1974、1975年间,醴陵朋友曾送我的几件“毛瓷”。一件是红梅釉下饭碗,当时在“三电办”工作的朋友兴冲冲告诉我,他们在群力瓷厂好不容易买了一筒专供中南海的饭碗,每人分两、三只,他送一个给我。拿到碗我细看,这碗的确不同寻常,瓷胎又细又白又薄,装一碗水,透过碗壁可隐隐看到碗里漂浮的东西;而碗上绘画的红梅灵动大气,色泽鲜润,艳而不俗。既这么难能可贵,自然就舍不得用它,就收着,间或拿出来把玩把玩,每回都不觉得这只是一个饭碗,而总感到这是一件艺术品,给人美的享受。同样,还有那年另一个朋友送我的一对釉下彩红梅糖缸,器形大,色泽鲜丽。虽非群力生产,却是努力与群力比拼的产品。
  1997年夏去新疆旅游,在宾馆旁的珠宝玉器店见到一白玉手镯,白得绵细柔和而且特别莹润,一看就有夺目感,让人喜爱,便在还价后几百元买了下来。营业员告诉我是和田白玉中的羊脂玉,还在柜台的玻璃上划给我看。其时虽知和田玉,但对羊脂玉还真不懂其妙,只想,能划玻璃就不是塑料树脂,几百元的手镯质地好到哪里去也不必抱期望,看着心里舒服就行。带回家拿给老婆,她劈头一句:老婆的手腕多大都不晓得!嫌镯子大了。既不喜欢,我也便顺手往柜子里一塞。那柜子靠西墙,每年夏季都接受下午高温的炙烤,好多年后无意翻出了这镯子,只见光华莹润如初,令人喜爱。早两年在几个喜收藏爱玩玉朋友的熏陶下,把这家什重新找出来,又是测体积算比重,又是划玻璃试硬度,又是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不易看到的一点点絮纹,最后出示众人,大家皆曰:羊脂玉,现今可是涨了百倍以上啊!我也并无惊喜之情,因当初买时就当平常物品,没指望稀奇。现在超值,那是市场作用,于我,仍只是随缘而已。得益的倒是因近两年的经常揣摩,使我对和田白玉鉴赏力大有提高,只要有机会就看的电视收藏节目如《寻宝》、《华豫之门》里,当持宝人携来和田白玉时,我几乎一眼就可辨认出来。
1978年游南京雨花台,看完展览游过景点后我就在山中的雨花湖浅水里拣雨花石。拣的一、二十颗虽不名贵,却也小有情趣。带回来就把它们供奉于专养水仙的瓷盆里。后来南京游历归来的亲友又两次馈我雨花石,他们都是旅游点小贩手中买的。我一看,有真有假,那些上过清漆的大石头均是冒牌货,倒是有些指头大小的值得清玩。那年归来后我即写了讴歌革命烈士邓中夏、郭纲琳的三首新诗发表,本来还想写一首不同风格的雨花石,其构思为:我把雨花湖和她怀里的雨花石捧回,装进水仙盆里,让她的养分滋养我春节喷香的洁白水仙。然后来读到一位也写雨花石的诗人作品,他是要把它装进弹弓,让雨花石继续呼啸前进。我自愧与他的境界相差太远,遂作罢了。
  前晌在网上看到雨花石收藏也走俏,又翻出藏了三十几年的雨花石来,石一入水,马上即呈现它们那些不规则却值得玩味图案的鲜润色泽,一段往事也从记忆深处奔至眼前,于心于眼都是一派恬静温暖,愈发得意自己的收藏理念:收藏随缘。(程 政)
 


日期:2012-09-17 11:45:26
来源: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