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孤鸿影

发布日期: 2012-11-30

  墙上挂着他暮年时一帧照片,戴着一副眼镜,儒雅、温和、慈悲。孩童般纯真的笑脸,似清水洗尘。走进他的书房,仿佛还听见他朗朗的笑声。
  他的爱、坚韧、温和、悲悯,流淌在他的文字和一生里,至始至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写过:“我轻轻的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他的一生就是那样,有一双孩童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睛,一颗纯净的心感受着,温暖地爱着,爱世间值得爱的一切。无论岁月给他们什么,伤痛、屈辱、苦难,生命已是繁华落尽,不染尘埃。他从不忽视美,如同不忽视春天。他的心是沱江的碧波,照山是山,照月是月,都映在他心底和文字里。星斗其文,赤子之人。
  看摄影家肖全拍摄作家三毛的一组照片,在成都的柳荫街,一条古老的小巷,三毛坐在石凳上,海藻样的长发披散着,宽宽的布衣,赤脚穿着凉鞋,手指间捻着一支烟。脸上写满疲惫和沧桑,眼睛望着远方,神情倔强、茫然、忧伤,说不出的孤独和寂寞……我看着她的照片,雨雾一样的惆怅将我遮蔽。因为,拍完这张照片五个月之后,那个寒冬的深夜,她将自己挂在一只丝袜上,走了。她死的那样隐忍,寂寞……
  多年后,我第一次在电视里听见她的声音,那是她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那么纯真、轻灵、忧伤如清泉流淌。寒夜里,她和友人告别的话,只有短短的几句。我听着,这是我年少时就迷恋的三毛的声音吗?她的声音里都是对尘世的不舍和留恋,也弥漫着对生命的无助和绝望。
  她是飞翔在荒漠里一只孤雁,形单影只。她是失去伴侣的天鹅,独自漂泊、流浪、无处停歇。一个将万水千山人都走遍的人,却一生寻找不到灵魂的家园。只有死亡,才是她最后的归宿。天堂鸟回归天堂了,我愿意这样想她的离去,上帝看她活得太苦了,才召她回去……听着她的声音,忍不住盈盈的泪。
  在阳朔的徐悲鸿故居,我看见徐悲鸿的一幅自画像。二十岁的样子,一脸的桀骜不驯,不笑,眼神凛冽。只有青春少年才有的眼神,燃烧梦想,清高气傲,心怀高远。他说:好的画家,一定要一意孤行。是的,面对绘画,他一味任性,只忠实于自己的感觉。其实,任何一门艺术都是我行我素,另辟蹊径,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摘到星辰。他的一生就是那样,独树一帜,一意孤行。
  读张爱玲的《对照记》,书中收录她从两三岁至暮年的许多珍贵的照片。我尤其喜欢她二十几岁的一张,那是好友炎樱为她拍摄的。她站在阳台上,仰着头,看不清眼神,瘦瘦的不盈一握的腰身。春天的风吹起开满花朵裙,衣袂翩翩。青春如同打在她身上的阳光,金晃晃地耀眼。灿烂,明媚,没有一丝阴霾。虽然看不清她的神情,却感受到青春飞扬的气息。
  每个人一生最好的年华就是那几年,金灿灿的,如手里捧着的金沙,此后再也没有了。她的人生也是如此,她说过,上海是她的天堂。此后,离别故土漂泊海外的岁月,她成了没有根基的浮萍,只有将生活的孤苦与辛酸都一一咽下。除了咽下,又能怎样?
  然而,我们手捧金沙的日子,往往是不自知的,不懂得珍惜。她说过,岁月是什么?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她的人生最美好的刹那,不就是裙裾飞扬的一瞬间吗?
  看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弘一法师的塑像,简直惊呆了。大师的塑像分明是有灵魂的。他清瘦的面庞,一身布衣,慈悲的神情,极具神韵,令我一眼就认出是弘一法师。
  他修的律宗是佛家戒律最严的,生活极其清苦。有一日,好友夏丐尊来寺里看望大师。见他一身布衣,脚上的布鞋破烂不堪。他们一起吃饭,只有一碗白米饭和一道咸菜。夏丐尊问,难道不会太咸吗?大师说,咸有咸的味道。饭后,大师倒了两杯白开水,夏丐尊又问说,是不是太淡了,有茶叶吗?大师说,淡有淡的味道。是的,这就是人生,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39岁时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人生截然被分为两半,仿佛年轻时风流洒脱,琴棋书画诗酒花都是前生,后半生的孤苦寂寥都是自己选的,但他随遇而安,不怨,不悔。
  他的前半生是姹紫嫣红开遍,饱满如繁花盛开的春天。而他的后半生,仿佛一位大家山水画,山寒水瘦,素洁、安然。
  他低眉、清瘦、淡定、悲悯,没有挣扎和苛求,只有慈悲的一颗心。原来,人生到了最后都是顺应天意。世间没有谁能理解他精神世界的愉悦和幸福,大概只有画家丰子恺能懂得他。一生的悲与欣都一一尝遍了,他写下“悲欣交集”几个浑厚拙朴的字,走了。
似水流年里,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佛家言,相由心生。他们留给尘世的影像和雕像,何尝不是灵魂的写照?此像皆为心相,也是悲欣交集的人生啊。(李 娟)


日期:2012-11-30 09:42:26
来源: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